
共享一张创新券 加速长三角科创一体化
“长三角要先行探索,推出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日前在南京创新周长三角科创圈圆桌会上,来自长三角科创圈平台的12位与会代表共同签署并发布《共建长三角科创圈创新平台倡议书》,呼吁长三角三省一市破除政策藩篱,实现创新券通用通兑。
创新券是由政府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发放的“权益凭证”,主要用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成本。落实通用通兑政策,可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
去年,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制订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2018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计划》,促进创新券在长三角地区通用通兑。
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赋予新动能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是长江经济带中最发达的区域。自古以来,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而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发展也一直伴随着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周六傍晚,在上海的汽车站、火车站和轮船码头,常能看到身着蓝卡其布衣服、拎着人造革包的“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利用休息日奔赴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县市,给大批乡镇企业带去技术和理念,更带去了技术红利。
“星期日工程师”的历史事实,真实地验证了一个朴素的发展理论:要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创新合作。
长三角各地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上海的投融资机构和投资人比较多,江苏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而浙江民营企业比较有活力,各地资源流动,才能实现优化配置。
2018年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省一市抓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政策红利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全国率先探索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赋予新的动能。
现在,从朋友圈到科创圈,长三角正在发生优势组合的化学反应,向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也给这里的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带来了新变化。
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书记黄鹏介绍,通过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发布三年行动方案和重点攻关计划,上海发挥“长三角大仪网”功能,整合区域4.5万多台、总价值超过519亿元大型科学仪器。截至2018年底,上海向江苏、浙江、安徽输出技术超过3300项,成交金额173亿元。
江苏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景茂表示,共建长三角科创圈创新平台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要加快长三角各类资源的整合联动,形成引领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