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张金哲 “三爱”院士98岁仍出诊:爱孩子、爱医学、爱生活

2019-01-30 23:16:11 | 上海在线 | www.SHOL.cc

爱孩子

哭声就是最好的诊断依据

周一清晨,进入“寒假模式”的北京儿童医院,又迎来了每年的寒暑假高峰期。门诊大厅里,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一位穿着白衣的长者正步履稳健地赶去诊室出诊。他就是9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98岁的张金哲至今依然坚持每周两次门诊:周一和周四。张老有个习惯,对每一个病人起身相迎、起身相送。从医70多年,这个习惯也坚持了70多年,即使现在年过九旬,见到患儿和家属走进来,他依然会站起来相迎。

这一天上午,来到门诊瞧病的是一个肚子疼的孩子。“其实孩子的肚子没有大的问题。”家长带来了一寸多高的血液化验和影像资料,一看就是在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反复多次就诊。要让家长相信孩子肚子疼没有问题,确实还有点难度。张金哲让孩子躺在诊床上,开始给孩子进行触诊检查。触诊是外科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张老那双握了几十年手术刀的手,即使现在没有当年那么稳健,但有力的轻轻触动依然可以感到他的那份自信。

“来,家长也来摸摸。”患儿的妈妈有点迟疑地走了过来,伸出手跟着张老的一双手一起感知。“您看,这是肚脐,从这里慢慢按下去,是不是能够摸到脊梁骨?”孩子妈妈轻轻地按着,随后跟上了张老双手的力度,“是是,确实能摸到。”“好了,您请坐。听我给你讲讲。”张老给患儿家长讲起了科普。“脊梁骨前面有大动脉,您感受到了吧?脉搏在跳动。”怕家长听不懂,张老说,从肚脐摸到脊梁骨,就相当于从前墙摸到后墙,还摸到了血管。“血管周围有没有小瘤子、小疙瘩,肚子里面有没有小疙瘩,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如果孩子肚子里长了东西,一按肚子他就会绷劲,现在肚子软软的,说明没问题。”家长听了张老的话,频频点头,连连说,听懂了!听懂了!

送走家长之后,张老告诉记者,预约到他的门诊来看病的家长,都是辗转多家医院反复就诊的患儿,“必须要给家长解释得特别清楚。”其实,张老不仅对待家长特别耐心,对孩子更是出了名的疼爱。很多人听到孩子哭闹会特别烦躁,但张金哲听到孩子的哭声,从来不烦,甚至还很喜欢。他经常说,孩子的哭声就是病情最好的诊断依据。怎么判断一个孩子的健康状况?看两点:吃和玩。如果一个孩子的饮食没有大的影响,能吃能喝,健康上就没有大的问题。“只要孩子能吃爱吃,说明孩子从精神系统到消化系统都没有问题。”第二个判断标准就是玩,如果孩子睁开眼睛就不闲着,蹦蹦跳跳,开开心心,也说明健康上没有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长”的要求,就是每天都要生长,“三个月量一量,身高体重都在适度增加,基本上就是健康的孩子。”

本文共3页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晓宏 杨建军] [编辑:上海在线]
发表评论
更多新闻
上海在线 SHOL.CC
Copyright© 2018-2021 SHOL.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