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演奏:桑松·帕斯卡尔·弗朗索瓦 新月发出沉静的光芒

2017-11-05 14:21:49 | 上海在线 | www.SHOL.cc

肖邦一共创作了21首《夜曲》。“夜曲” (Norturne)的语源是拉丁语NOX所演变,有“夜神”的含义。《夜曲》这种体裁是爱尔兰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创立的,菲尔德也写过21首夜曲,所以肖邦创作21首夜曲也是向这位前辈致敬。《夜曲》系列的第一首,大家很熟悉,听了以后是什么感觉呢? 《夜曲》的演奏,很多人把它弹得很轻,因为弹得轻才能表达宁静与神秘,肖邦的作品有一种神秘的诗意。然而只有这样的旷世奇才——桑松·帕斯卡尔·弗朗索瓦弹出如此的对比与幅度。当代欧洲著名的女钢琴家皮雷斯曾说:“有两个《夜曲》是不可磨灭的——鲁宾斯坦上世纪30年代的版本与弗朗索瓦的版本。”弗朗索瓦是法国学派的典范——“非断奏,非圆滑奏,温暖清晰如珍珠般的声音”。

学派有德奥学派、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还有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学派。讲到学派就比较专业了,是比较深刻的挖掘。探讨肖邦就必须讲到两个学派,一个就是肖邦的祖国波兰,另一个就是法国学派。因为肖邦1831年定居巴黎,当时巴黎是整个欧洲的艺术中心,欧洲著名的演奏家、画家、雕塑家、文学家、诗人大都聚集在这里,肖邦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所以肖邦受法国艺术的影响也是必然的。那么法国学派的特点是什么呢 ——“非断奏,非圆滑奏,温暖清晰如珍珠般的声音”,这是法国学派非常准确的一个定义。

今夜皓月当空,我忽然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诗:“新月发出沉静的光芒,悬在空中普照大地……”看到月亮,我很感动。如许清辉下,听肖邦的《夜曲》,真是明月千里寄相思啊!

法国的美学是很独特的,法国的绘画、文学,法国的美食、美酒,法国的服装,包括法国的电影(它的色彩、它的角度)表面看很淡雅很特殊,但是有非常深的含义。法国的声音美学自成一体,几乎没有受其他流派的影响,当李斯特如日中天之时,他像一阵狂流席卷所到之处,1852年李斯特造访俄罗斯引起万人空巷的轰动,虽然俄罗斯有一个作曲家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曾经写文章抨击李斯特,但是李斯特对俄罗斯的影响是不可阻挡的。

的确,他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音乐家与演奏家。但是法国的美学始终以它独特的方式孕育和发展。那么这种声音美学的来源是什么呢?大家记住,是大键琴。法国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品牌,叫“普莱耶尔(player)”,这个牌子曾经生产当时欧洲一流的大键琴,巴黎有一个音乐厅叫“普莱耶尔音乐厅”,这个代表法国美学的钢琴师是法国人的骄傲。

本文共1页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野公] [编辑:上海在线]
发表评论
更多新闻
上海在线 SHOL.CC
Copyright© 2018-2021 SHOL.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