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眼花缭乱的APP可靠吗?

2017-06-19 23:50:37 | 上海在线 | www.SHOL.cc

如何填报志愿,选一所心仪的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近日忙碌的大事儿。相比传统手翻指南、肉眼对比的“土法炼钢”,“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然而,场上既有免费查询,也有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专家辅导,让人眼花缭乱。业内认为,大数据有其高效便利的特点,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但也应理性看待,不要过度依赖。

顾女士近来减少了刷朋友圈的频率,一有时间就研究怎么帮银川的外甥女选大学、挑专业,然而令她苦恼的是,与高考填报志愿有关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一开始用百度搜索“高考”,之后试过支付宝的“高考服务”,最后发现在手机应用里,与之相关的APP还有一大堆。

记者下载了一款显示有23万次安装的“高考志愿君”APP。在设定“北京”“理科”“650分”三个条件后,看到的结果是“冲刺推荐”7所、“稳妥推荐”11所、“保底推荐”21所,但每一所学校的预测分数线都是6✕✕,要查看需支付28元。

记者注册并付费后,看到了上述39所推荐学校的预测分数线,比如南京大学661分、南开大学659分。据这款APP介绍,可查询全国3730所院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预测分数线和名次线。

相比28元、38元等差距不算太大的“估分选学校”“在线提问”,场上“专家指导”或“一对一”的价格则是天差地别。比如“高考志愿君”需要1998元,“高考派”则是“预约线下咨询立即减免1000元”,另外“志愿无忧”的一对一咨询最低价约1万元,如果向老师了解职业规划还需额外酌情收费。但是,当记者询问老师来自哪里,客服只表示“是服务机构的老师,至于什么背景,要当面与老师了解,电话里不方便咨询”。

记者粗略统计了数位家长的意见,大部分对这类服务产品还是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本文共2页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编辑:上海在线]
发表评论
更多新闻
上海在线 SHOL.CC
Copyright© 2018-2021 SHOL.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