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高新区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揽 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新增创业企业创历史新高,上市企业居全国高新区前三
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亿元,增长7.7%,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成都正开启未来发展新征程,书写着城市进步新篇章。勇当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主支撑的高新区,2016年,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深入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步履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新增创业企业创历史新高,上市企业居全国高新区前三,在科技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三。以产业发展支撑经济核心增长极,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高新区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书写新篇章。
格芯成都十二英寸晶圆制造基地规划模型图
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升至全国第三位。高新区在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产业发展,是立区之基、立业之本。回望高新区发展历程,产业增加值从3000万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1400亿元,今年目标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将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节点。力争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6.8%以上,完成工业投资265亿元、占固投比重在35%以上。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发展破题的关键。高新区今年将深入推动改革创新,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提升人才、知识、信息倍增效益,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同时,高新区今年将大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增加高科技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新区把人才作为兴区强区的核心资源,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国家等顶尖领军人才,到2020年底将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面向全球引才,使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