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发力水务护航 建设开放型国际化新青白江
近两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污水处理考核工作均位列全市各卫星城前列。
面对新的起点,青白江区水务工作又有哪些新的举措?日前,本报记者多次走进青白江区,一份水务护航,为青白江区建设开放型国际化新青白江的脉络逐渐清晰。“按照‘135+N’工作思路,以实现‘水安利民、水活业兴、水灵城美’为奋斗目标,统筹抓好‘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三大系统工程,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完成‘兴水、供水、节水、净水、治水’五大工作任务。”青白江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规划先行,建立科学的城市建设水务规划体系。记者了解到,目前,青白江区正全力推进《青白江区“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青白江区防洪规划》、《青白江区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相统一,水务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水务规划体系,为加强水务建设和涉水事务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水安全”关乎千家万户,青白江将大力实施水安全工程,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一体水安全体系作为重要工作。青白江加快完善城乡一体供水安全体系。完成老工业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巩固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设工程成果,推进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建立完善高效集约的水资源安全体系。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重点企业和用水大户计划用水管理力度,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完成该区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工作。构筑完备可靠的防汛减灾安全体系,加快实施堤防工程建设,对防洪能力弱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强化防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管理,全面构建全方位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