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平台炒作票据刚性兑付:平台借机推高兑付成本

2016-11-18 11:15:30 | 上海在线 | www.SHOL.cc

专家指出,部分P2P平台关于票据可获“银行无条件兑付”的广告宣传语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临近年底,本该是银行理财市场活跃的日子,然而理财收益率的一降再降,使得投资人对于理财产品年末效应的希望几近化为泡影。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10月份,3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28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仅有3个省份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不到4%,这也使得部分预期收益率超过4%的理财产品被秒抢。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票据理财平台超高的收益率。根据金银猫银企众盈板块中给出的融资项目,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所有标的均有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保证;而另一个主营票据理财的平台给出的不到半年期产品的收益率更是超过7%。令人较为疑惑的是,目前中国票据网给出的纸票买断报价以及电票回报报价仅为3%左右,票据理财平台究竟是如何支撑其超高的收益率呢?

票据理财收益率诱人

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10月份,共有389家银行共发行了6561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9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672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3%。此外,3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3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28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下降。

本文共4页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毛宇舟] [编辑:上海在线]
发表评论
更多新闻
上海在线 SHOL.CC
Copyright© 2018-2021 SHOL.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