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登湖》书评:归来仍是少年
□蟠龙海
200年前,美国的工业化和商业化甚嚣尘上,可作家梭罗选择远离红尘,独居在瓦尔登湖畔,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长达两年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汇聚成了《瓦尔登湖》一书,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人。非常明显,本书书名嵌含“瓦尔登湖”几字,便知作者肯也是梭罗的拥趸,他是用实际行动向经典和偶像致敬。
[美] 肯·伊格纳斯/著 周林莎/译
然而,肯的处境和偶像简直是天壤之别。梭罗当年栖居湖边时,内心起码是安宁的,整日与花鸟虫鱼为伴,可是,肯债台高筑,沉重的债务如鲠在喉,让他吃睡不香,自然体会不到梭罗那种云淡风轻的惬意感。幸运的是,为了还债,在行游的过程中,他与酒鬼、杀人犯等形形色色的三教九流打交道,充分体验了滚滚红尘里的酸甜苦辣等人生况味,领教了社会大课堂里的各种生存技能以及人情世故,让他脱离了父母、家庭、学校的羽翼,从男孩长成了真正的男子汉。
翻开此书,似乎徐徐陈展了一幅真实的美国底层民众的生活图景以及独特的精神世界:这个美国青年平凡、内向,是典型的“宅男”,由于缺少自我管理能力,肯在念大学期间就债台高筑,可是,他已年满十八岁,父母早就放手不管,他也不当“啃老族”,即便债务问题压得年轻的他喘不过气来,他也不曾索要,而他的父母也从不主动帮他还贷;肯的车不适合旅行,就向父亲租借了SUV,还承诺给父亲交租金……可见美国人是如何崇尚独立。
本文共2页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蟠龙海] [编辑:上海在线]
